课程阐述讲解了意识形态的几个基本问题。
未提供索引
课程阐述讲解了意识形态的几个基本问题。
博士生导师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现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;兼任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基金会(原中国扶贫基金会)监事、中国财政学会绩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2005年起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法律硕士生导师、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和2019年财科院MPAcc兼职硕士生导师、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应用伦理专业“行业教师”。
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重大改革课题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、世界银行资助课题、财政部及司局课题等40余项,其中主持全国人大财经委、国务院法制办委托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》“特殊普通合伙”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》“财务会计与审计”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》“管理人制度”等国家经济相关立法项目10余项。2009、2019年在重庆等地方政府挂职期间,主持财政、国资、金融等领域改革项目10余项,多已落地实施。
主持制定涉及注册会计师行业战略、规划、立法、改革、涉外谈判、专业指南、党建等50余项,与之配套的研究报告与文献研究300余万字。翻译审校《欧盟单一市场法定审计师法律责任体系》《IFAC会员义务公告》等专业文献,主持编著《会计师事务所章程合伙协议范本问题解答(102问)》等专业著作10余部,执笔《新中国会计五十年(1999)》第七部分“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”。专著《注册会计师制度论》2016年获得上海市出版基金资助;《我国宏观经济周期规律研究》《〈商会协会法〉立法研究》由人民出版社立项,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胜任能力框架研究》《注册会计师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研究》由立信出版社立项。
发表文章150余篇,其中在《审计研究》发表《AI对审计工作深度影响研究》《独立审计制度假设、概念、理论及其在公共利益导向下的发展》《对注册会计师委托代理关系的综合研究》等,在《中国注册会计师》发表的《试论注册会计师制度的三层框架》《法定审计制度的三种模式》等5篇文章被《人大复印资料》转载。
开发各类课程40余门,其中2门分别纳入国家行政学院教材、财政部干教中心教材。2024年开发的《审计师胜任能力框架》《审计师职业法律责任法理与实务》入选全国审计教指委审计博硕示范课。
获评财政部优秀党务工作者、优秀共产党员、巾帼标兵及首批法律人才库。